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诠注
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诠注》
周止庵居士著述


  缘起

  世间一切宗教,以佛教为最奥衍广博。止庵具缚凡夫,生际末劫,终日衣食于奔走,绝少与大德长老参究机会,何敢以一知半解,妄谈注经。贻佛头著粪之诮。所以有此一著者,因缘所系,可得而言。余家居古越。高曾以来。代崇佛教,先王母倪太夫人长年茹素,持名甚虔。余幼时习闻,欲究其义苦无师承。光绪丁酉,丁本先生妣徐太夫人之忧,营建水陆道场于大善寺。住持以《楞严经》一帙,赠先嗣父味仁公。侍读及之,喜其文义,是为余知读大乘经典之始。民国三年,于役苏州,友人王君复以《楞严经》见惠,夙习所熏,欢喜赞叹。嗣后涉历所至,行筴中不离梵典。在天津时,与上方山兜率寺沙门清池上人游,研讨更切。以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辞约义丰,撷《大般若经》六百卷之菁华,观世音菩萨悲愿所感,斯土流传,历久弥广。而白衣诵持,大多莫详其义,甚至于经中照见五蕴皆空句,连上文时字并读,句逗未明,遑论义解,窃尝心焉病之。历览古德著述,陈义高者如窥基法师之《心经幽赞》多陈法相,非初机学者所能领悟。略者如朱石君居士之《心经注解》,寥寥数章,稍读内典者,又不足以餐其求知之欲。倭难既起,避兵沪渎。次儿永洪,以军训内伤肺部,于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酉刻咯血死。属纩时神志清明,强起与其母诀。余示以出世之恉,点头领会。余亦了悟世缘如幻。众生沉迷生死之苦。遂发愿诠注心经。参考窥基法师之《心经幽赞》,靖迈法师之《心经疏》,贤首法师之《心经略疏》,智圆法师之《心经疏》,宏赞法师之《心经添足》,宗泐法师、如屺法师之《心经注解》,德清法师之《心经直说》,智旭法师之《心经释要》,紫柏老人之《心经说》,续法法师之《心经解》。并世大德,如太虚法师之《心经浅说》,圆瑛法师之《心经讲义》,应慈法师之《心经浅说》,韩德清居士之《心经略赞》,季圣一居士之《心经随闻记》,丁福保居士之《心经详注》,李翊灼居士之《心经密义述》,温光熹居士之《心经演蕴》。亦复多所取资。融贯百家,惟求其是。宗派门户之见不敢存,片词只义,凡可以阐明经恉者不敢略。譬如得食,不欲以甘者自私,将以导引初机同登觉路。凡数经修改,历时十有四载,诠注合计,都十九万余言。居士林康甫世讲读之,以为可备初学参稽之需,怂恿付梓。因叙其缘起如此。

周止庵



  再版凡例

  一、诠注以诠为主。首列经文,以宗经也。次列诠文,以释经也。名相法数,非诠所能尽者,以注明之。注有未尽者,以复注详之。注与复注,有时失之繁复,则以意在引导初机,故于介绍佛学常识,不厌求详。
  二、注引经论,随时注明出处,用备读者翻阅原文,更求深造。
  三、诸经论外,多节取法云法师之《翻译名义集》,玄应法师、慧琳法师之《一切经音义》,希麟法师之《续一切经音义》,一如法师等之《三藏法数》,丁福保居士之《佛学大辞典》。读者欲详始末,可检本书。
  四、注引经论,惟取简称。如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简称为《大般若经》,《大智度论》简称为《智度论》,《瑜伽师地论》简称为《瑜伽论》,《显扬圣教论》简称为《显扬论》。余可类推。
  五、各经译名,新旧不同。如《华严经》之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《大般若经》作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。本书行文,概依《大般若经》,其引用经论及古德疏解者,则各仍原文。
  六、学佛之道,首在遣执。世尊说法四十九年,更无一字可得。达摩西来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故诸法实相,言忘虑绝,当无得无证之时。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一涉思惟,即落知见。知见愈精,去道愈远。《楞严经》曰,知见立知,即无明本。《金刚经》曰,知我说法如筏喻者,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。读者当知佛说十二部经,亦不过为渡津舟筏。何况末学诠注,如蠡测海。宋永明延寿禅师云,切不可迷性徇修,执权害实,弃本逐末,认妄遣真,据世谛之名言,执无始之熏习,将言定旨,立解明宗,一向合尘,背于本觉。吾深望读此经者,以诠注为筌蹄。不可执著文字,自堕理障。过江须用筏,到岸不需船,行者勉之。
  七、不慧志在潜修,夙以名闻为惧。初版行世后,承各方大德题赞之词,愧不敢当,故未刊载。惟为启示读者修学方便,于卷首补录贤首法师略疏自序一通,略加注释。古德所诏示者,即末学所师承,冠之简端,用示私淑。
  八、杨仁山先生云,《心经》以二百六十余言,摄尽六百卷般若妙义。果能自浅而深,澈见真空实相。则一大藏教,无不从此流出。所谓般若为诸佛母也。读者受持此经,当作难遭难遇之想。止庵末学钝根,此次再版,参附臆见颇多,深恐所诠有误,尚祈大德长老赐以教正。

下载文件 点击下载此文件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诠注》
[本日志由 Admin 于 2017-05-14 06:04 AM 更新]
上一篇: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下一篇: 《心经》古今注解要目
文章来自: 网络
引用通告: 查看所有引用 | 我要引用此文章
Tags: 佛经 佛说
相关日志:
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7248